生鲜电商发展也有几年时间了,参与者很多,但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数,目前存活的也是在探索阶段。原因有很多,像仓储、物流、推广、运营、体验等等好多因素决定了生鲜电商的成败,关于生鲜电商的文章网上已经很多了,想必大家也都了解了一些,今天笔者在这里就不评判高大上的生鲜电商了,聊聊更接地气的社区生鲜O2O,笔者也是社区服务O2O的探索者,最近也接触了一些做社区生鲜的创业者,所以今天笔者就和大家唠唠社区生鲜O2O的那些事。
说起社区生鲜O2O这块无非就是两种形式,一个就是建立平台和商家合作另一种是自己的实体店怎么玩线上。
浅谈社区生鲜O2O突围战之一:入行虽易,成功不易
一、先说说自建平台
这个要重点说下,做这块的基本都是创业者,工具方面的使用微信和App更多些(现在来说的话估计没人用App了),我接触过的主要是两种玩法,一个是建立个微信或App平台与社区周边的菜摊合作,另一个是自己采购。首先说第一种和周边商家商家合作,那就是要考虑与商家怎么合作的问题,也就是利润分成,商家这边应尽的责任是保证产品的质量与配送的时间(也就是用户体验),平台这边要做的是推广,引导更多的用户去下单,只用下单率高了,商家菜才更愿意合作。自己采购的话,对于创业者来说的话整个供应链就比较长了,需要付出的辛苦相对来说比较大。
在这里还要着重说一下自建采购系统的创业者,主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产品的选择
尽量选择一些容易储藏和运输的,叶菜类的损耗太大对于创业者来说成本会增加。产品的品类不一定是大而全,小而美就可以了,这样不仅各方面的成本能够降下来同时平台以售卖特色产品可以打出自己的品牌。
2.关于定价
用户对于价格是十分敏感的,而且做生鲜的平台的很多,用户肯定会比价,通过直接采购,减少中间商环节,降低价格(但初期能否做到直接采购是个实际的问题,因为前期的量没那么大,大量采购的话储存成本会增加)
3.关于推广
这个是每个创业者都会遇到的问题,一般都是给物业一些场地费到社区做活动,或者最传统的地推方式发传单,其实拿这个平台来说很难和物业建立合作关系,物业最终见到的是收益,不管怎么合作都要给物业钱,让物业帮你推拿提成的合作方式真的有点不太现实。还有一种推广方式就是与社区便利店合作,可以做些海报之类的贴到便利店的明显位置,还有就是有些做社区终端的企业,他们把终端放到便利店里,然后整合一些商家和服务进来,引导用户消费,所以创业者可以尝试和这些做终端的企业进行合作。定期的线下推广很重要,产品的展示,和用户面对面的沟通,是和用户建立关系的基础。
4.营销
以产品背后的故事打动用户,故事营销。
5.渠道
尽量建立自己的特殊渠道,这样在竞争当中能有自己的优势。
6.配送
前期的话属于验证阶段还是自己团队的人员配送,这样的话服务和体验能把控,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上这几点对于创业者都很重要,每个环节都要想清楚,切不可凭一时的激情。
二、关于实体店做线上
有线下的基础,那么线上就是增加了一个营销的渠道,线上的平台主要是对于实体店产品的展示,推广和下单的功能,店主主要就是维护好线上的内容,做好线下的配送工作即可。实体店同时也是个体验店,在店内把一些宣传做好,重点还是线上的运营工作。
社区生鲜O2O不好做的原因不仅仅是项目本身的原因,因为人们的消费习惯还是在线下,超市、菜市场、小区门口的商贩是最大的竞争者,其实买菜的过程是用户真正体验的过程,用户在现场可以挑、可以尝,这些体验在线上是无法得到满足的。社区生鲜O2O无论以哪种方式做,最终要做的其实是和用户建立信任关系,信任怎么建立,那就是对你的服务体验和产品质量的考验了。说了这么多,社区生鲜O2O机会还是很大,但在不管是产品的选择上还是运营的模式上一定要做出特色,大而全已经很难做了,不适合创业者。
社区生鲜O2O:入行虽易,成功不易,且行且珍惜。
浅谈社区生鲜O2O突围战之二:行业的发展现状
社区生鲜作为家庭主要消费品,占据了刚需和高频量大特点,所以也不难理解一批批的企业以生鲜为突破口来切入社区O2O,但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是一批批的企业倒下,而到目前为止,在社区生鲜O2O这个领域依然没有成熟的模式出来。
通过了解生鲜O2O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a、生鲜难以保存,运输中容易损耗
b、生鲜商品的配送时间要求高
c、物流成本高昂
d、产品标准化低,老百姓意识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采访了曾经从事社区生鲜O2O的一位创业者,看看他是如何来看待这个行业的,又有哪些建议给大家
1,您认为做社区生鲜O2O的难点在哪?
生鲜,最难的就是配送费,损耗,配送时间,库存,水果质量,产品无标准化,而社区生鲜,困难在于同类替代比较多,如超市,水果店,若无实体,生鲜的成本就高,作为不同的水果供应商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如,长城物业的一应云平台作为自己采购,采购价可以不高,但分配到社区物业销售渠道时,利润非常敏感,高了,不好卖,少了没动力,若换成供应商发货销售,把问题丢给了供应商,却又不能提高他们的销量,然而提成照拿,供应商很快就没动力,不赚钱,还亏钱。
2,社区生鲜如何落地到社区,开店还是其他方式?
社区生鲜落地,走纯电商模式,就必须放开大门,帮助供应商挣钱,而不是去分钱,社区平台以拿流量和活动分成就好,没必要在量这么少的情况下和小供应商斤斤计较,同时,供应商分等级管理。
若开店,就是另一种话题了,我比较提倡,个人认为线下为主,线上为辅,损耗,速度,都能得到一定的控制,但由于物业公司在社区周边不一定有铺面,需要考察投入产出比。
3,您针对社区生鲜运营推广这块的想法和建议?
社区运营和推广,还是看模式,而且看是什么企业做,物业公司做的话,摆摊是比较low的,送货上门这种O2O,成本高,只能做维系客户的建议,锦上添花的前提就是先有实体店,产品多元化,形成供应链后再做会好很多。
对于生鲜电商而言,标准化模式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电商的标准化包含很多内容,货源充足,价格透明,配送统一,品质保证,退换简单等等。但目前来说,生鲜电商因为还主要是创业型公司,面对的用户消费频率不高,对价格比较敏感,品质很苛求等,这样双方就会产生很大的供需矛盾,因此标准化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作为生鲜O2O企业,可以先从价格、品质和配送这几个最主要的方面着手来解决,在一个并不成熟的市场,如果将消费者的主要矛盾解决了,其次要矛盾并不会成为其再次购买的主要因素,当然这是抓大放小的无奈解决办法了,生鲜O2O的标准化模式中,每一个因素还是都需要充分重视的。
浅谈社区生鲜O2O突围战之三:关于CSA模式的探讨
关于社区生鲜O2O的玩法大家并不陌生,这个行业从PC时代就已经有很多的企业进行探索,一直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O2O时代依然成为了很多人创业的方向,这几年走过来,我们发现生鲜做一个大平台还是很难的,因为生鲜电商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比如损耗、冷链配送、新鲜度、无公害等等这些因素都加强了生鲜电商的可操作性,那么今天笔者和大家聊聊生鲜另外一个针对社区的切入口,CSA模式的探讨。
CSA是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的简称,通常被称为社区支持农,它是关于农业及粮食分配的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学模式。CSA模式于上世纪70年代起源于瑞士,是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那些希望生产有机食品并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达成供需协议,并直接由农场送上门。
CSA模式是一种在农场(或农场群)及其所支持的社区之间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形式,鼓励消费者选择当地生产、当季的高品质农产品。消费者成为农场的用户,并且承诺在农场整个的生长季节给予支持。CSA模式没有固定的经营套路,有些规定消费者在年初就预先支付购买有机农产品的费用;有些则让消费者成为股东,不仅分摊成本,还要承担自然灾害等风险;有些规定股东可以投入现金,也可投入劳力。
CSA作为一种正在发展的社会运用,推行的是有机食物生产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它把社区里的消费者和当地的农场或者农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本地经济、生态环境和人们之间的关系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社区支持农业(CSA),按照通俗话来说是一种送货上门服务的方式,使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直接产生联系,进而实现彼此的信任感。但这种信任感并不是完全建立在农场的送货这种联系上,要实现双方的完全信任,特别是消费者对农场的信任,还需要农场主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食品安全信息。例如,农场主必须保证农场里生产过程中的农作物没有使用农药、化肥、转基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但这还必须有一种监督机制使得消费者放心,那就是一种“眼见为实”的监督方式,让消费者亲自来农场观看生产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健康、安全、生态的生产方式。这就是“CSA”模式能够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建立在这种模式上的食品价格要比普通食品一般价格高出3——7倍,具有高额的利润可图。
CSA恰恰在推行有机食物生产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努力:一是促进城乡互动,让城里人与农民直接见面,避免两者因无法沟通而缺乏信任,从而建立起相互支持、平等友好的关系。也让消费者了解农民的生存压力、农民生产的艰辛、农作物的生产方式、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以及这些产品与自己的环境、健康之间的联系,以便接受高于一般农产品的价格,并愿意与农民承担气候的变数所带来的风险。二是农业生产与社区居民需要直接挂钩,可以避免生产的盲目性,造成农产品损失和浪费。三是不通过中间商,使农民得到公平贸易的权利,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从而调动有机食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CSA在国内的发展只是一些热心从事CSA事业的人建立有机农场,但是未来要想使CSA在国内得到全面的发展不仅需要从事有机事业的热心人士和农场,还需要有此共识的社区和促进有机事业发展的NGO人士。CSA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要有更大的发展还需要有各方不断做出努力。CSA模式能在中国走多远,目前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虽然我们必须承认,面对人口的生存压力,高产的杂交水稻、大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仍将是我们农业生产的方向和主流,但在我们要吃健康食品的呼声中,CSA模式无疑提供了一个小众化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