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资讯
酒类电商,离幸福还有多远?


2015年对中国酒业而言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从线下实体,到线上电商,再到移动互联网电商,中国酒业开启了电商“元年”。一方面是突遭行业动荡、急需寻找新的销售渠道来解决自身危机的酒企酒商,另一方面,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急需新的KPI来扩大自身的体量,两相对看,成就一桩“裸婚”。时至今日,匆忙结合的酒业电商是否真的幸福呢?

N大痛点,酒类电商离幸福还很远

诚信:

与其他行业相比,酒行业更趋于保守,其渠道上游就是供应商,下游就是消费者,酒业传统的层层批发经销的模式,对于其定价透明化十分不利。

另外,传统酒业的四大渠道——商超、烟酒店、餐饮和团购的价格不统一,导致消费者对其中某些渠道的产品产生质疑。诚信不足、货不对板、以次充好,甚至假冒伪劣现象仍然时时可见,影响酒类电商的整体发展。

物流:

酒类商品性质和盛装容器等阻碍酒类电商发展。酒类电商自建线下酒类连锁店或仓库的建立、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与物流公司合作也需保证其有利可图,所以物流成本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只会上涨而难以下降。

电子商务物流的商品价格,是按“重量”累积增价。而酒类是液体产品,重量较大。所以,如果线上和线下的价格相差不是太悬殊,一旦加上物流成本,网购的酒类商品将完全失去价格优势。

网购人群年龄错位:

目前,网购主力军的年龄在25岁—35岁之间,而酒类特别是白酒的主要消费群体年龄在35岁—55岁之间,年龄的错位加上酒类作为饮品的独特消费习惯,也给酒类电商的发展带来困难。

另外,酒类产品是一种“慢性食品”,虽然有着巨大的忠诚消费人群和暴利的利润空间,却在狂热的电子商务领域坐了“冷板凳”,和网上热卖的数码、服装、书籍、食品、家居等商品相比,酒类商品的销量少得极为可怜。

盈利能力:

低价一直是酒类垂直电商具有杀伤力的“武器”,但在随后的发展中,酒类垂直电商又如何找到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和商业模式?

一向自称“业绩不错”的酒仙网从2013年至今一直处于连续亏损状态,亏损总额达6.49亿元。中酒网去年亏损6500万元,1919杨陵江坦言,2014年亏损了800万元,今年将面对直接亏损2000万元。2015年的双十一大战中,尽管1919从风头上再次力压酒仙网,但个中内情自知。

售假,压倒骆驼的稻草

自始自终,业内对于酒类电商的质疑声从没有停止过。不论是酒类电商价格虚标还是销售数据的夸大造假,这种质疑声也越来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2015年12月,向来高逼格的唯品会涉嫌售卖“假茅台”一时成为热点,尽管唯品会两次道歉并给予购买了茅台酒的903位消费者10倍赔偿,但售假事件仍在持续发酵。后期更有消费者曝出,除茅台之外,在唯品会里还买到了其他品牌的假酒。

酒类电商近几年扩张之迅猛,令人咋舌。但销售额增长,净利润却在亏损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为何利润不见增长,规模却在扩大?

这是因为酒类电商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抢地盘、抢流量是每个电商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但这些都是要花钱的,谁能把故事“讲好”,拿到更多资金,未来就很有可能占据一席之地。

换句话说,酒类电商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和模式,资本角逐成为主导酒类电商强弱的重要因素,但除了注资,还有什么手段来降低运营成本呢?只有降低进货成本,加大出货流量。因而在各家电商低价血拼的角逐中,售卖假货就成为必然的事实。

结语:

在各种质疑酒类电商的声音中,多家龙头酒企宣布与几大电商巨头划清界限的声明可说是雪上加霜。

实际上,大型酒企与电商之间的博弈从未停止。一方面响应国家政策、进行信息化建设,酒企希望借助电商渠道在行业调整期间完成销售业绩;另一方面,电商为了导流,不定期在网站上搞活动,造成销售价格低于出厂价的“倒挂现象”,严重破坏了企业的价格体系。

而在这一系列的博弈之中,买单的永远是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