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盘点:互联网营销的5个尖锐问题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互联网和新媒体营销成为时下的热词,小米双11销售额过亿一度成为热炒的佳话,但微信微博是否一开就灵?究竟只是可供选择的传播载体还是决定营销结果的根本力量?是否只要登陆互联网,就会人人变成黄太吉,人人变成小米
  雷总和格力的十亿豪赌收获了不少国人眼球,小米过亿不过是十几万台的手机销量,如果是各自领域的巨头还可以隔空对话一下,但手机业的王者现在和未来都不会是小米。小米首先要做的是如何从营销与经营中开始赢利,而不是赔本赚吆喝,更不是靠概念炒作和未来市值蛊惑人心。
  黄太吉与小米有着本质区别,有实体店和自主产品,借势新媒体宣广更加走红,但同样不会丢弃更加有分量的传统优质传媒。比起很多短命的中式快餐,其商圈和人群定位更精准,产品选择更具差异化,以麦当劳、肯德基的价位和方式推售高端中式煎饼果子,与皇亲沾亲带故尽人皆知的谐音取名,帅哥豪车送货倍有面子和新鲜感,满足了消费者感官价值需求。
  小米更多是聪明的效仿者,聪明的概念玩家和主动传播控制者。小米的定位也很清晰,巨头剩下的就是自己的广大市场,物美价廉加国货的旗号同样可以收获很多IT屌丝男,效仿苹果的网上预售和饥饿营销手法,保持媒体的爆光度,主动聚焦媒体视线,也自然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产品质量、性能与返修率、总销量与利润率等方面的负面信息。但追兵很快杀到,无论是魅族,还是其他智能和非智能手机品牌都已开始在电商渠道发力,市场高度饱和,未来小米还能否一支独秀无人好说,小米在13亿人群中的市场占有率也很难评说。小米智能家居路由器同样炒作得沸沸扬扬,但却爆出路由器的传统基础功能尚不过关。
  小米轻资产、重营销的经营模式值得肯定,未来注定只有营销和经营的实力才能拯救和真正成就小米。但如小米的定价和自诩的传奇快速和强大都未能赢利,互联网营销究竟路在何方?除了不断靠投资者来注血坚挺到上市时刻,还是否有其他的出路?
  锐问一:线上赢利吗?
  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模式一直是靠巨额融资、巨额烧钱、贴钱培育市场和流量,再通过广告和渠道收费及代理差价来获利,寄希望于上市后的溢价增值,很少有真正从产品推广和平台运营中获利的成功案例。自媒体平台新浪微博被阿里并购时用户5亿,亏损9400万美元。而两个最大的电商平台,京东一直尴尬亏损,阿里只做地主收取地租,上市公报显示的经营毛利率在70%上下,也自然会转嫁到每个商户头上(仅电商渠道支付成本即占商户营收20%左右,比传统渠道更高昂)。平台巨头们效益如此,靠互联网赢利的商户比例能有多高值得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