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从打车到专车,滴滴们除了钱还有什么?

        今年的双十二京东可能不陪天猫玩了,但阿里和腾讯的快意恩仇仍然不缺亮点,阿里已经定调双十二的主战场是支付宝钱包,快的“免起步价”优惠正在服务窗疯传,当快的喊出“约吗”的时候,滴滴通常都会欣然赴会,两个钱多如山,烧得正欢的真土豪会擦出什么火花?

  打车软件窜红有内外两个诱因:内因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的用户体验不断成熟,所缺的就是应用场景,而生逢其时的打车软件正好解决这个问题,背靠腾讯和阿里这样的商业帝国,滴滴和快的们不仅想烧就烧,更重要的是有钱可烧。外因则是学霸Uber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叠加的示范效应,最新一轮融资12亿美元、估值突破400美元的Uber已经是一个现象级的公司,滴滴刚刚完成的D轮融资7亿美元多少是受了Uber的余荫,快的即将完成的融资情况也类似。

  表面风光的打车软件也有隐忧,这是一个严重过载的行业,危机几乎和机会一样多,Uber那种“口水与赢利齐飞,纠纷共融资一色”的模式在中国是无法持续的,至少有三点看空:

  1、稀缺资源的创新

  创新的定义是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而中国大城市的打车难早不是新闻,这个有着特殊门槛和准入政策的资源稀缺行业不是一般的创新所能拯救,何况打车软件并没有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没有产生所谓“有益效果”,它只是技术宅和潮流粉把出行痛苦转移给更低层草根,有限的资源通过额外付费进行了再分配,打车软件在服务部分人的同时,也加剧了部分人的困难,而不断掀起的烧钱大战使这种情况越演越烈,最后才由马云